|
一旦人类进入“超导时代”,能源、交通、量子计算等多领域有望迎来根本性变革,一切科幻电影的场景也很快会走进现实。
4 j; x4 T4 G- k4 ]7 q9 _; B: S* _9 Y
* K+ [0 a1 A2 N$ r* t- c% S: M
" ?; Y5 p X( X/ }
“这两天不少新能源群都炸锅了。”9 V6 z5 L' {+ j; w
* z2 j( ^% `; n9 i! L这一幕,陈珂历历在目。他任职于北京一家投资机构,关注方向便是新能源。在他的印象中,从8月1日下午开始,室温超导引发的狂欢从科研圈开始,迅速荡至一二级金融圈。, d2 l8 o. a S$ C% h
7 M& V- S4 i0 h( Q( n- E
最新消息,韩国研究团队已要求下架论文,但热度仍在。甚至,已经有VC收到了“FA兄弟发过来的室温超导专家交流纪要”。
, G6 {4 ]$ X4 ^) f! @
' F* d) B7 t* G6 C- c6 t9 o昨日,某投资机构在腾讯会议发起了一个室温超导专家交流会,人数直接爆满。而更直观的是,市面上核聚变项目的融资讨论明显升温了,甚至“有创始人连夜修改BP加上超导相关概念”。0 _8 [; j; r& ?2 y/ s9 k, u$ X" L
' o- x5 U7 W" B神奇的18小时
, G" k. K' ^2 I1 i: h. T( _; a( s! y/ s3 t
900万人在B站“见证历史”/ n' u" D6 Z' f5 u1 [* y
% `" E' o1 A4 F1 v w( r如今回头看,这场风波一波三折。
9 `9 A! d# b1 T6 B2 V: b T" }8 c) v2 N& o7 i% Q
先简单回顾一下事件始末:十多天前,韩国研究团队将关于LK-99的两篇论文发布在预印本网站arXiv上,并宣称发现了全球首个室温超导材料——“改性铅磷灰石晶体结构(LK-99)”。
! a6 |# q; _) h
9 B' w" J3 M; O1 w3 C用大白话来说,这种材料制备方法十分简单,被戏称为“古代炼金术”——将几种含有铅、氧、硫和磷的粉末状化合物混合在一起,然后在高温下加热几十个小时,粉末发生化学反应,得到一种掺杂铜的铅-磷灰石晶体。! _7 h0 i; p9 E7 m8 b* s1 q& M
7 q) w4 ]: e4 ? l此后,国内外十数个实验室纷纷开始验证、复现。最高潮是8月1日,中 美俄高校实验室几乎同一时间公布自己的成果——
( Q5 d% Y: {) L5 E; w. F$ Z5 W- B4 d) a
美国劳伦斯国家实验室发布的简短分析称,利用计算机模拟显示,LK-99为常温常压超导材料的可能性很大;而俄罗斯科学家成功制备出了具备常温抗磁性的LK-99晶体,在twitter上发布。
6 g. y7 _0 N. L' b: i `3 u" o( ?: g0 \" G1 Q$ H9 W
而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常海欣教授带领的团队,成功首次验证合成了可以磁悬浮的LK-99晶体,并复现了其抗磁性。有趣的是,该过程首发在B站上,最新播放量达900万。
5 z; T/ f4 E& @6 `/ d: d k, Q2 i' }7 O1 m0 H; w
一时间,室温常压超导有望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呼声席卷。资本市场最先做出反应——8月1日美股开盘后,美国超导股价飙升,盘前一度大涨超140%。在近5个交易日内,该股累计涨幅已近130%;而A股方面,8月2日,超导概念开盘大涨。
; K: ~- M0 ]" }9 s1 d
+ K8 E9 |, T( J3 G. h+ B# b但热度还未持续多久。几乎同一时间,韩国一研究团队的成员表示,论文存在缺陷,系团队中的一名成员擅自发布,目前团队已要求下架论文。随即,A股超导板块应声下跌,从开盘的8个点,到收盘只有3.3个点。
# N d4 H- }* `# G0 l e6 n$ @' j7 a) c( V# _
这一幕也被不少人戏称,“从8月1日收盘到2日开盘,第四次工业革命仅持续了18个小时。”
! P1 `, z( c) j( ~4 A0 D6 a) v
% Q& L; z/ y7 m9 N/ ]" ^喧嚣渐渐散去。曲阜师范大学的实验结果显示,LK-99具有抗磁性,但未发现零电阻特性;东南大学团队在110k(零下160度)下观察到零电阻现象,目前的结果并不能证实LK-99就是室温超导。
; e' p8 m6 v0 O2 n# o/ a7 c3 t" ?- I
! }* @. {$ H$ F2 p8 m* N8 Q* b9 c3 a* u更多理性的声音出现。一位专注在超导领域的教授匿名分享道:“超导必须满足2个条件:第一是零电阻,第二是抗磁性。现在只满足了室温抗磁性,都尚未测量到零电阻。其实,室温抗磁性材料并不稀奇,青蛙在9 Tesla的磁场下也能悬浮起来。”
, `) I! a8 ?9 _" B% ?% r$ u
0 K9 Q; X' c+ f' V3 B目前,这场围绕着室温超导展开的风波虽渐渐平息,但讨论仍在继续。
9 @( W8 A2 z1 W2 E: V
2 U" N% }' S8 Q% L8 o! m+ k% M" m室温超导是什么?
; n. j6 T& f H ]- i" W$ ]
$ H- u! o) S! U. a4 \5 \ g核聚变项目的融资忙起来了
% l2 B' ^9 l1 V2 M1 U; u! C
4 H. c; T8 j( ^# Q' m, A) \那么,被寄予厚望的室温超导究竟是什么?
$ x, i* M3 z$ k8 Z- z8 _5 u, R q8 R! p( z$ {
先来了解下“超导”——这是导体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出现电阻为零的状态,理想的“超导体”往往还具有抗磁性、高密度载流能力等特性。而室温超导体又称常温超导体,是指可以在高于0摄氏度的温度有超导现象的材料。因超导体具有“零电阻”的特性,亦即电流通过时,不会因受到任何阻力而导致损失。因此,超导体将在电气与电子工程领域产生极为广泛的颠覆性应用价值,是一种革命性的材料。
- N8 \% K# r' T' x
( r: X1 [' A3 h- ~. @ g' Z/ j4 u- d& s; T
过去100多年,学术界一直致力于找到能在常温常压下展现出超导特性的“室温超导体”,而有关“室温超导材料”的研究被视为超导领域乃至整个凝聚态物理学的“圣杯”。$ c- \6 t/ H* a9 R4 Z
7 |. ^9 z, n! f6 v这可是跟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。如果室温超导成为现实,将会引发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节点。总结业内专家的观点:这将在电力传输、交通运输、医疗、计算机技术等领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! Q& x' Z. \ ] @. z- L& J
4 s# y2 D0 Q5 ?/ {$ t0 D' E# h具体来说,超导材料可以在无电阻状态下传输电流,实现超长距离无损耗输电;超导材料产生的强磁场可用于磁悬浮列车等高速交通工具,新能源汽车实现充电五分钟行驶两千公里,将彻底改变人们的交通方式;另外,室温超导还可以赋能医学成像技术,例如核磁共振成像,提升诊断效率。
# V0 t9 x6 e: b- N v/ \" P0 P" S* F6 ]% }2 i1 o2 V5 L* x$ m2 W8 R
而最大的突破则体现在创投圈刚爆火的可控核聚变领域。室温超导的抗磁性是实现可控核聚变的基础之一,对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意义重大。6 ]4 P% w" I2 r( Q6 p8 [$ w) t
% R/ ~# w5 e; A“超导磁体之于可控核聚变,就像动力电池之于新能源汽车。目前,超导磁体以及低温制冷相关成本约占可控核聚变装置成本的30%~40%。如果室温超导顺利实现,并且满足现在高温超导的电流特性和磁场特性,将极大地推动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。”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进一步解释道,可控核聚变商业化的普及,将让人类摆脱能源焦虑,对于全球气候治理具有重大意义。: b# @3 W# p6 s4 U
4 {* g, Q( [$ R" n: q
“超导火了,核聚变又开始了。”在此之前,可控核聚变已经在国内创投圈悄然升温,今年以来已经出现多笔知名融资。北京一家母基金直投平台负责人向投资界说起了一个细节——这两天密集收到了几份核聚变相关项目的BP,“不知道是不是巧合,确实往常罕见。”( ^- U. V5 b- u7 a
+ P5 h( ?0 Q8 A J/ c" O T( {
也有投资人透露,一些核聚变项目都在抢时间窗口融资。毕竟,一旦人类进入“超导时代”,能源、交通、量子计算等多领域有望迎来根本性变革,一切科幻电影的场景也很快会走进现实。
4 o7 n6 R0 }, _( {3 C
# q0 l; Z, X) X W* |; B谨慎乐观,抱有期待
. ?5 t+ [' n7 n. s* u1 k# j+ n2 a# S! q1 T8 F9 l6 L8 q* E3 j- l, c
继续寻找星辰大海
$ Z3 P/ U4 e4 V' B4 F; N# c ^9 ^0 \; m; j/ W
追求颠覆性创新,风险投资人历来最为关注前沿科技的进展。而室温超导,早已吸引着一大批投资人的注意。
& y4 ^+ ^# w( Q) X) I0 K/ ~ i$ W; Z$ f3 H$ o
今年3月,拉斯维加斯举办的物理学的盛会——美国物理学会的三月会议上,来自罗彻斯特大学的Ranga Dias宣布,他们团队在近环境压强下实现了室温超导。
& P" m' r& ?* L5 M. l+ `2 p6 `3 y+ q" d/ D* Y6 U8 \4 V- J/ h
一时间,震动投资圈。当时,国内一些投资人冲进国内研究超导的实验室求证,“那几天,大家几乎都在聊这件事。如果被证实,那么投资人就先从高校抢项目。”陈珂记忆犹新。
7 R5 p: r, ^3 Y1 `* x2 S) w7 a* j) Q# x: }# j; T* [0 G
然而不久后,该团队就被国内多个实验团队发表声明质疑,发表文章也在质疑声中被撤稿。, z' m2 \3 `( p
; j+ |9 F' e9 s" z6 z
直到这次风波,不同于二级市场的狂欢,VC/PE给到投资界的反馈十分一致:室温超导方向在短期内还不能落地,目前仍以观望讨论为主。: V, k+ p( ^3 ?2 F) r: S7 F
$ F/ [8 ^& q. K) z; b, a" D正如米磊提醒:“韩国团队的研究结果还处于初步验证的状态,只是对抗磁性做了一些分析,对临界电流、临界磁场等特性还没有进一步分析。”但值得肯定的一点是,不论结果如何,韩国团队的研究给室温超导材料的探索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和思路,大家可以继续沿着这个思路去寻找性能更优良的材料。# b9 R( S# b* R# ]9 j
4 l, B+ k, d2 s; Q任何一项革命性创新都是一场漫长的征途。同样地,室温超导距离真正商业化还有很远。“室温超导目前还处于实验室阶段。实验室被证明了,才能往实用化发展,进而再追求质量、稳定性、成本等性能和指标。”) f1 I6 H. J3 S/ n
% M I [ p! C1 n$ ^/ w' L/ S: T在硬科技投资人的眼中,室温超导的商业化还需要克服成本高、困难、技术限制、设备制造麻烦等问题,仍然处在开发和探索的阶段,商业化应用是一个漫长而费资源的过程。
+ |: k3 H" }' x9 {" z4 ~
' n7 z& b. n6 \3 \4 a1 {* m! a虽然观望,但大家还是抱有期待。关注新材料、新能源投资人已经第一时间找了圈内物理学专家,钻研相关资料、论文。“投不投先放一边,先搞清楚技术是什么。一级市场投资人属实是最爱学习的人了。”陈珂打趣说。3 e* u4 H* P, j$ X
4 _2 I% M n/ W, v) ~! U, Y% I
末了,他打了一个比方——如今的超导材料就好像一片脆弱的蝴蝶翅膀,一旦技术成熟,它扇动的飓风将覆盖整个人类社会。所有人都期待着这一幕降临。- b& q- S' i) Y4 w* p+ u; y0 T
8 Q7 q& ^! x/ Z4 c, F; O
# w+ G7 W/ J& \- y! W$ E0 m3 N0 a来源:投资界 作者:张继文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