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一旦人类进入“超导时代”,能源、交通、量子计算等多领域有望迎来根本性变革,一切科幻电影的场景也很快会走进现实。
9 t; u& R. U7 D3 g4 l
- O: R! f9 g# [+ y3 ]
/ M" W% }3 A% ~. J; z! S7 b0 P; |6 H. q
“这两天不少新能源群都炸锅了。”+ p. l. a+ H4 e
& ]4 U: }- I7 J, B9 u s8 S这一幕,陈珂历历在目。他任职于北京一家投资机构,关注方向便是新能源。在他的印象中,从8月1日下午开始,室温超导引发的狂欢从科研圈开始,迅速荡至一二级金融圈。
) _# A+ O2 N% b- U, R' r w
' C3 k* n: a% Z最新消息,韩国研究团队已要求下架论文,但热度仍在。甚至,已经有VC收到了“FA兄弟发过来的室温超导专家交流纪要”。
/ @, K1 N: D1 L3 c
& y/ b/ y" }8 A昨日,某投资机构在腾讯会议发起了一个室温超导专家交流会,人数直接爆满。而更直观的是,市面上核聚变项目的融资讨论明显升温了,甚至“有创始人连夜修改BP加上超导相关概念”。
, ]% y+ y- f, b* m, u; Z& Q+ q6 l6 l, O
神奇的18小时
) d) t3 D: @0 k/ W( J) M6 [( `( t4 A- ?3 R- |6 f
900万人在B站“见证历史”: f7 V. \+ }/ H
/ Q, Q: ? c8 ]! _; b
如今回头看,这场风波一波三折。
; y5 N4 D7 ]* g6 P9 \0 W) j8 A" Y f% I. o+ B
先简单回顾一下事件始末:十多天前,韩国研究团队将关于LK-99的两篇论文发布在预印本网站arXiv上,并宣称发现了全球首个室温超导材料——“改性铅磷灰石晶体结构(LK-99)”。
, ]! i0 g& r5 Q. X3 x5 `' b
" y% v3 M- Q7 a; E/ N8 N用大白话来说,这种材料制备方法十分简单,被戏称为“古代炼金术”——将几种含有铅、氧、硫和磷的粉末状化合物混合在一起,然后在高温下加热几十个小时,粉末发生化学反应,得到一种掺杂铜的铅-磷灰石晶体。
& t8 ~2 J% K9 S; q W7 u t
$ T( C* H% t5 Z& n此后,国内外十数个实验室纷纷开始验证、复现。最高潮是8月1日,中 美俄高校实验室几乎同一时间公布自己的成果——4 J& v1 b5 e& S' ~4 a- {2 \: _
9 s$ h3 |( u8 h$ u1 n- X
美国劳伦斯国家实验室发布的简短分析称,利用计算机模拟显示,LK-99为常温常压超导材料的可能性很大;而俄罗斯科学家成功制备出了具备常温抗磁性的LK-99晶体,在twitter上发布。
- V6 ^2 ~. g3 }0 ~; ?6 [5 g; k0 u- z) w% C: h
而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常海欣教授带领的团队,成功首次验证合成了可以磁悬浮的LK-99晶体,并复现了其抗磁性。有趣的是,该过程首发在B站上,最新播放量达900万。
) \# j) {+ s: L7 \1 t; W0 t0 _' F" V. S8 S; v' S, T
一时间,室温常压超导有望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呼声席卷。资本市场最先做出反应——8月1日美股开盘后,美国超导股价飙升,盘前一度大涨超140%。在近5个交易日内,该股累计涨幅已近130%;而A股方面,8月2日,超导概念开盘大涨。
& L3 B2 Y+ S: u$ d$ J& a2 E0 U$ \8 m9 e! ^
但热度还未持续多久。几乎同一时间,韩国一研究团队的成员表示,论文存在缺陷,系团队中的一名成员擅自发布,目前团队已要求下架论文。随即,A股超导板块应声下跌,从开盘的8个点,到收盘只有3.3个点。6 a& Q9 e- U' u, ~2 N _9 n" w
, n' y' @' c' T* v+ g这一幕也被不少人戏称,“从8月1日收盘到2日开盘,第四次工业革命仅持续了18个小时。”
, @0 f- {8 w q8 N
* L1 A- w, K4 {喧嚣渐渐散去。曲阜师范大学的实验结果显示,LK-99具有抗磁性,但未发现零电阻特性;东南大学团队在110k(零下160度)下观察到零电阻现象,目前的结果并不能证实LK-99就是室温超导。8 b u) o3 [2 d; p
, @+ J, `. U& Q' A7 d8 z6 g3 T更多理性的声音出现。一位专注在超导领域的教授匿名分享道:“超导必须满足2个条件:第一是零电阻,第二是抗磁性。现在只满足了室温抗磁性,都尚未测量到零电阻。其实,室温抗磁性材料并不稀奇,青蛙在9 Tesla的磁场下也能悬浮起来。”, `9 d: Z7 U4 D# T5 T
6 S( z6 [$ S9 ~% U7 a$ A目前,这场围绕着室温超导展开的风波虽渐渐平息,但讨论仍在继续。. c% g# ` t* Z& d' N0 c X3 _4 z
$ V! K9 g; _; F1 M* A6 J5 c' F室温超导是什么?: y& r7 h' V* q7 D0 K
8 x; U- ]6 Y# D6 f" Y8 _' u M
核聚变项目的融资忙起来了- v+ v7 i% j q4 @1 c9 I
5 Z$ e& E, u. h1 I
那么,被寄予厚望的室温超导究竟是什么?
! b# K# ^* N3 ]& ^/ \1 p. K
: ?9 }/ }7 s$ Z先来了解下“超导”——这是导体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出现电阻为零的状态,理想的“超导体”往往还具有抗磁性、高密度载流能力等特性。而室温超导体又称常温超导体,是指可以在高于0摄氏度的温度有超导现象的材料。因超导体具有“零电阻”的特性,亦即电流通过时,不会因受到任何阻力而导致损失。因此,超导体将在电气与电子工程领域产生极为广泛的颠覆性应用价值,是一种革命性的材料。- n6 ]0 n- [; |% l4 ]* W
# O0 z8 n6 \* H2 u
% X6 N$ w4 Q5 m6 [过去100多年,学术界一直致力于找到能在常温常压下展现出超导特性的“室温超导体”,而有关“室温超导材料”的研究被视为超导领域乃至整个凝聚态物理学的“圣杯”。
. x3 _* N4 W# z E) R: d( q4 u; V3 r3 U" [; p. H4 c
这可是跟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。如果室温超导成为现实,将会引发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节点。总结业内专家的观点:这将在电力传输、交通运输、医疗、计算机技术等领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9 e4 S& V i- f! y0 M
% Z" v; N f9 e4 G2 c) ~
具体来说,超导材料可以在无电阻状态下传输电流,实现超长距离无损耗输电;超导材料产生的强磁场可用于磁悬浮列车等高速交通工具,新能源汽车实现充电五分钟行驶两千公里,将彻底改变人们的交通方式;另外,室温超导还可以赋能医学成像技术,例如核磁共振成像,提升诊断效率。
. J* M! p) i C1 a* Z" }/ V8 i# N$ U$ H/ e- S: S. F
而最大的突破则体现在创投圈刚爆火的可控核聚变领域。室温超导的抗磁性是实现可控核聚变的基础之一,对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意义重大。5 x; ]0 j% m% A; U
" p6 n% T7 B5 u
“超导磁体之于可控核聚变,就像动力电池之于新能源汽车。目前,超导磁体以及低温制冷相关成本约占可控核聚变装置成本的30%~40%。如果室温超导顺利实现,并且满足现在高温超导的电流特性和磁场特性,将极大地推动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。”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进一步解释道,可控核聚变商业化的普及,将让人类摆脱能源焦虑,对于全球气候治理具有重大意义。, Y5 H: e# O' ?0 p, z; z) l( C* {
9 H) q( g: K" o4 t( O% a; i3 z
“超导火了,核聚变又开始了。”在此之前,可控核聚变已经在国内创投圈悄然升温,今年以来已经出现多笔知名融资。北京一家母基金直投平台负责人向投资界说起了一个细节——这两天密集收到了几份核聚变相关项目的BP,“不知道是不是巧合,确实往常罕见。”
- e6 D& u, b" R5 d$ v
9 S4 r2 c) n2 H5 `也有投资人透露,一些核聚变项目都在抢时间窗口融资。毕竟,一旦人类进入“超导时代”,能源、交通、量子计算等多领域有望迎来根本性变革,一切科幻电影的场景也很快会走进现实。
2 D& E+ s' k% Y& @
' `: \' I6 s' k9 g2 A5 t- Y谨慎乐观,抱有期待
+ d9 x6 c; n' v0 u8 A: }$ N. z* ]) m% J4 Y- B' g/ q! L
继续寻找星辰大海
9 c( k+ ~1 k% N3 W
1 e; `6 K% z/ k, _追求颠覆性创新,风险投资人历来最为关注前沿科技的进展。而室温超导,早已吸引着一大批投资人的注意。& d8 Z& }( |+ W2 m! I1 q
; l- |$ ?6 h- ? y4 P
今年3月,拉斯维加斯举办的物理学的盛会——美国物理学会的三月会议上,来自罗彻斯特大学的Ranga Dias宣布,他们团队在近环境压强下实现了室温超导。
8 I. k4 W4 @1 J" t+ k) l" b5 _ }* Q0 ~, F5 \2 i( S8 X
一时间,震动投资圈。当时,国内一些投资人冲进国内研究超导的实验室求证,“那几天,大家几乎都在聊这件事。如果被证实,那么投资人就先从高校抢项目。”陈珂记忆犹新。, K) Y2 i$ w' p5 Z& W' u+ Q) e
7 k5 U/ p3 B& b5 B+ A( F- l然而不久后,该团队就被国内多个实验团队发表声明质疑,发表文章也在质疑声中被撤稿。" u0 S% B, ], Z0 H' h2 U
1 [$ ~- | `0 c/ T& w* p% W3 m8 b
直到这次风波,不同于二级市场的狂欢,VC/PE给到投资界的反馈十分一致:室温超导方向在短期内还不能落地,目前仍以观望讨论为主。8 M( F2 [& d8 u! J
1 X9 P% B) I' m1 z正如米磊提醒:“韩国团队的研究结果还处于初步验证的状态,只是对抗磁性做了一些分析,对临界电流、临界磁场等特性还没有进一步分析。”但值得肯定的一点是,不论结果如何,韩国团队的研究给室温超导材料的探索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和思路,大家可以继续沿着这个思路去寻找性能更优良的材料。
. [& p6 q; n7 T/ s. j7 n# z' r$ H% ^
4 b& C" ~5 g: u' k# F+ `" |+ k& A任何一项革命性创新都是一场漫长的征途。同样地,室温超导距离真正商业化还有很远。“室温超导目前还处于实验室阶段。实验室被证明了,才能往实用化发展,进而再追求质量、稳定性、成本等性能和指标。”7 i0 y5 l; [% Q' Q L- s6 {% I
& O2 N4 p; ~3 j* T5 a7 Q
在硬科技投资人的眼中,室温超导的商业化还需要克服成本高、困难、技术限制、设备制造麻烦等问题,仍然处在开发和探索的阶段,商业化应用是一个漫长而费资源的过程。
) |3 }# J) q" E) C7 H% c: W( q( ~5 O3 R; D; L" s; t4 L% C; N2 l# m! r
虽然观望,但大家还是抱有期待。关注新材料、新能源投资人已经第一时间找了圈内物理学专家,钻研相关资料、论文。“投不投先放一边,先搞清楚技术是什么。一级市场投资人属实是最爱学习的人了。”陈珂打趣说。
8 e0 O& e1 w1 }& b& D1 K: ?) r) u, }: S, {7 W
末了,他打了一个比方——如今的超导材料就好像一片脆弱的蝴蝶翅膀,一旦技术成熟,它扇动的飓风将覆盖整个人类社会。所有人都期待着这一幕降临。
3 K: S, H# x% `9 A, h6 A, Y1 e1 f/ L3 f
4 W8 x( n$ B1 a: t来源:投资界 作者:张继文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