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一旦人类进入“超导时代”,能源、交通、量子计算等多领域有望迎来根本性变革,一切科幻电影的场景也很快会走进现实。
. g+ h0 {, w2 a) ^2 f5 W' B* Y" ]6 c6 r5 m
g' ]8 E7 `, _8 R* }( f5 {" E7 q) i: v
“这两天不少新能源群都炸锅了。”% s" Y# l$ J. j ^) l( f- N
: L/ W& @2 z6 I. J
这一幕,陈珂历历在目。他任职于北京一家投资机构,关注方向便是新能源。在他的印象中,从8月1日下午开始,室温超导引发的狂欢从科研圈开始,迅速荡至一二级金融圈。
- h% q/ m f7 f! d) e% r9 L" X7 z- u/ D# v0 K
最新消息,韩国研究团队已要求下架论文,但热度仍在。甚至,已经有VC收到了“FA兄弟发过来的室温超导专家交流纪要”。! }6 i; B" d+ D( j4 [9 Q3 U& t
( n& d- Y' |, l. K6 x ~
昨日,某投资机构在腾讯会议发起了一个室温超导专家交流会,人数直接爆满。而更直观的是,市面上核聚变项目的融资讨论明显升温了,甚至“有创始人连夜修改BP加上超导相关概念”。
& _) z6 g0 a, O1 }3 H# ~8 v
" Y( L: k+ v0 s# F神奇的18小时
2 X2 f2 i* e& d8 P3 f" E7 Z8 R& m3 h9 F3 d. ]! G/ l; m
900万人在B站“见证历史”( y7 J8 [8 Y3 J* T! Q
3 ], u8 O, T/ K `" a
如今回头看,这场风波一波三折。
e! ~% L- t0 _ B1 m1 g+ f6 Z
) `( A% P# f! h6 h+ t先简单回顾一下事件始末:十多天前,韩国研究团队将关于LK-99的两篇论文发布在预印本网站arXiv上,并宣称发现了全球首个室温超导材料——“改性铅磷灰石晶体结构(LK-99)”。
0 w2 [; `7 T7 R7 D9 X. f
& X% M8 Y. T4 ^, Q. [用大白话来说,这种材料制备方法十分简单,被戏称为“古代炼金术”——将几种含有铅、氧、硫和磷的粉末状化合物混合在一起,然后在高温下加热几十个小时,粉末发生化学反应,得到一种掺杂铜的铅-磷灰石晶体。/ z3 T% \8 e, n3 Y2 u z; T
5 k( Z1 ]4 o9 `& F此后,国内外十数个实验室纷纷开始验证、复现。最高潮是8月1日,中 美俄高校实验室几乎同一时间公布自己的成果——
+ g3 [0 ^. k% V' s+ |+ X& h9 X8 G% Z% ~3 P; ~
美国劳伦斯国家实验室发布的简短分析称,利用计算机模拟显示,LK-99为常温常压超导材料的可能性很大;而俄罗斯科学家成功制备出了具备常温抗磁性的LK-99晶体,在twitter上发布。
- U$ {8 L4 }# s/ T) o5 _ Y) \$ C" c* U" E6 b E% X0 e
而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常海欣教授带领的团队,成功首次验证合成了可以磁悬浮的LK-99晶体,并复现了其抗磁性。有趣的是,该过程首发在B站上,最新播放量达900万。' b7 k9 @6 ?1 O3 Q+ ]# Q
+ a" M, p3 P; j/ H- h6 ]一时间,室温常压超导有望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呼声席卷。资本市场最先做出反应——8月1日美股开盘后,美国超导股价飙升,盘前一度大涨超140%。在近5个交易日内,该股累计涨幅已近130%;而A股方面,8月2日,超导概念开盘大涨。
( h3 ^* L, z3 _' Z+ }. l& p* [3 Y( [: d0 d
但热度还未持续多久。几乎同一时间,韩国一研究团队的成员表示,论文存在缺陷,系团队中的一名成员擅自发布,目前团队已要求下架论文。随即,A股超导板块应声下跌,从开盘的8个点,到收盘只有3.3个点。
3 B7 W# }) i; T, k4 _
) I# V+ s8 u1 l. J9 F3 F这一幕也被不少人戏称,“从8月1日收盘到2日开盘,第四次工业革命仅持续了18个小时。”
: M8 P& W+ g+ {1 B
* j) k( ?+ g1 ^喧嚣渐渐散去。曲阜师范大学的实验结果显示,LK-99具有抗磁性,但未发现零电阻特性;东南大学团队在110k(零下160度)下观察到零电阻现象,目前的结果并不能证实LK-99就是室温超导。
2 _5 C3 i$ M$ K' v0 X: N! Z
1 D6 @6 D! S6 P) X( E% h: e0 a更多理性的声音出现。一位专注在超导领域的教授匿名分享道:“超导必须满足2个条件:第一是零电阻,第二是抗磁性。现在只满足了室温抗磁性,都尚未测量到零电阻。其实,室温抗磁性材料并不稀奇,青蛙在9 Tesla的磁场下也能悬浮起来。”6 a2 R T, O/ Y X8 C/ C
3 A. _) r, V- a; D" B
目前,这场围绕着室温超导展开的风波虽渐渐平息,但讨论仍在继续。7 m% R$ @3 K& s" }8 I3 t
) I( D, o0 J6 e, @* m" j室温超导是什么?
, M" @3 B. B) y' a, H J6 c( i- w0 A% e; b% n8 t
核聚变项目的融资忙起来了
0 O7 n7 r. C# Y" N* r8 N+ @$ _# F
* W0 E8 n* U6 {- S( R2 d7 i那么,被寄予厚望的室温超导究竟是什么?, H4 D6 e; x+ [- c+ b" G: c
. v [3 Y7 P' _ A7 J# H6 w s6 h, }# s
先来了解下“超导”——这是导体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出现电阻为零的状态,理想的“超导体”往往还具有抗磁性、高密度载流能力等特性。而室温超导体又称常温超导体,是指可以在高于0摄氏度的温度有超导现象的材料。因超导体具有“零电阻”的特性,亦即电流通过时,不会因受到任何阻力而导致损失。因此,超导体将在电气与电子工程领域产生极为广泛的颠覆性应用价值,是一种革命性的材料。3 ^$ ?4 W" F1 e! n
/ {. s) l! h- j; s$ J4 f
" Q5 D! F) m) ~+ F; h, G7 l过去100多年,学术界一直致力于找到能在常温常压下展现出超导特性的“室温超导体”,而有关“室温超导材料”的研究被视为超导领域乃至整个凝聚态物理学的“圣杯”。; g* C0 P! b0 u# e; Y% ]' e% v9 h! E! C
* e- ?5 o/ \4 T3 J4 A. }3 S这可是跟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。如果室温超导成为现实,将会引发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节点。总结业内专家的观点:这将在电力传输、交通运输、医疗、计算机技术等领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& y5 N" r9 N* k3 C& G2 |% R8 w" w/ e
具体来说,超导材料可以在无电阻状态下传输电流,实现超长距离无损耗输电;超导材料产生的强磁场可用于磁悬浮列车等高速交通工具,新能源汽车实现充电五分钟行驶两千公里,将彻底改变人们的交通方式;另外,室温超导还可以赋能医学成像技术,例如核磁共振成像,提升诊断效率。
( H2 d$ k4 O" K+ \# q. J( [& S+ V a1 [
而最大的突破则体现在创投圈刚爆火的可控核聚变领域。室温超导的抗磁性是实现可控核聚变的基础之一,对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意义重大。1 O. n9 [: t7 ]- @: I) H3 m
8 U% M9 P# U, b2 z2 }“超导磁体之于可控核聚变,就像动力电池之于新能源汽车。目前,超导磁体以及低温制冷相关成本约占可控核聚变装置成本的30%~40%。如果室温超导顺利实现,并且满足现在高温超导的电流特性和磁场特性,将极大地推动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。”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进一步解释道,可控核聚变商业化的普及,将让人类摆脱能源焦虑,对于全球气候治理具有重大意义。9 p6 B5 M9 b. X5 Z+ C
& R7 p( y$ r# X/ N' {* K; Z. N$ h“超导火了,核聚变又开始了。”在此之前,可控核聚变已经在国内创投圈悄然升温,今年以来已经出现多笔知名融资。北京一家母基金直投平台负责人向投资界说起了一个细节——这两天密集收到了几份核聚变相关项目的BP,“不知道是不是巧合,确实往常罕见。”( M$ k# j5 R" ?/ @" j P& ]4 l
" E0 G4 x- i- l* }* F% {* z, }也有投资人透露,一些核聚变项目都在抢时间窗口融资。毕竟,一旦人类进入“超导时代”,能源、交通、量子计算等多领域有望迎来根本性变革,一切科幻电影的场景也很快会走进现实。
. d* a# q. ^" a9 \) G3 I! x: k# X0 O/ y' M5 @( k0 T' A
谨慎乐观,抱有期待
g' z, D( E( u$ a' z3 m7 ^% r" f
X$ s$ k- ^$ P+ [5 A0 n; E' W继续寻找星辰大海
2 C: t! u" Y N# n7 |/ }* Y- u$ ^, ]. B. x4 z9 S
追求颠覆性创新,风险投资人历来最为关注前沿科技的进展。而室温超导,早已吸引着一大批投资人的注意。, d- H) z- w' L3 }/ A! ^0 N
+ S6 y* O# ?3 M1 z# v. j, y
今年3月,拉斯维加斯举办的物理学的盛会——美国物理学会的三月会议上,来自罗彻斯特大学的Ranga Dias宣布,他们团队在近环境压强下实现了室温超导。1 B; X B4 ^ K4 s" e) v; e
" f1 m2 K* k5 q
一时间,震动投资圈。当时,国内一些投资人冲进国内研究超导的实验室求证,“那几天,大家几乎都在聊这件事。如果被证实,那么投资人就先从高校抢项目。”陈珂记忆犹新。
' o0 p' D$ |8 _1 B6 N& R1 Q. s1 u
然而不久后,该团队就被国内多个实验团队发表声明质疑,发表文章也在质疑声中被撤稿。
! a2 G6 |4 [3 e" p: h) i1 H' v5 R9 W3 C' n1 F+ E: u
直到这次风波,不同于二级市场的狂欢,VC/PE给到投资界的反馈十分一致:室温超导方向在短期内还不能落地,目前仍以观望讨论为主。; M7 R9 T7 _3 A" _9 B& v6 ?. i0 }. y
: i" V; V/ A+ p; @正如米磊提醒:“韩国团队的研究结果还处于初步验证的状态,只是对抗磁性做了一些分析,对临界电流、临界磁场等特性还没有进一步分析。”但值得肯定的一点是,不论结果如何,韩国团队的研究给室温超导材料的探索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和思路,大家可以继续沿着这个思路去寻找性能更优良的材料。
! x S" |: h3 j% S" K2 L
3 u2 h% K/ y; ~- ]- D0 H任何一项革命性创新都是一场漫长的征途。同样地,室温超导距离真正商业化还有很远。“室温超导目前还处于实验室阶段。实验室被证明了,才能往实用化发展,进而再追求质量、稳定性、成本等性能和指标。”
; u% h+ Q, E4 |9 y$ h$ Y3 b) @9 S7 E% E0 J) o$ M8 e
在硬科技投资人的眼中,室温超导的商业化还需要克服成本高、困难、技术限制、设备制造麻烦等问题,仍然处在开发和探索的阶段,商业化应用是一个漫长而费资源的过程。
9 | Y& E7 B) G( u7 M: \* v# N+ }% Y. K7 k9 k9 ?
虽然观望,但大家还是抱有期待。关注新材料、新能源投资人已经第一时间找了圈内物理学专家,钻研相关资料、论文。“投不投先放一边,先搞清楚技术是什么。一级市场投资人属实是最爱学习的人了。”陈珂打趣说。4 y6 L- H. X) K8 u+ x& h
) R$ D/ ^: P, k, N. ]5 }( j末了,他打了一个比方——如今的超导材料就好像一片脆弱的蝴蝶翅膀,一旦技术成熟,它扇动的飓风将覆盖整个人类社会。所有人都期待着这一幕降临。
2 I- q6 p0 |4 J" i5 Y5 f
# d1 J- I) |1 D# X6 c8 A
1 k* X- d- t7 x+ R( e' r2 Z来源:投资界 作者:张继文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