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一旦人类进入“超导时代”,能源、交通、量子计算等多领域有望迎来根本性变革,一切科幻电影的场景也很快会走进现实。
# c3 G6 g3 C4 x7 L" p4 d7 A* k2 Q9 b, u! ^/ m. L4 B& @8 U, E
" `" @; Y: R0 J
$ ]$ k4 T) b7 @4 U“这两天不少新能源群都炸锅了。”
$ x% ]1 S9 Q7 Y) k3 l' e$ A% p( F6 f1 ~$ H
这一幕,陈珂历历在目。他任职于北京一家投资机构,关注方向便是新能源。在他的印象中,从8月1日下午开始,室温超导引发的狂欢从科研圈开始,迅速荡至一二级金融圈。8 @1 z, L" L$ W7 J! \* F
! v5 y1 N( C0 E0 D0 i# j+ d9 a/ N最新消息,韩国研究团队已要求下架论文,但热度仍在。甚至,已经有VC收到了“FA兄弟发过来的室温超导专家交流纪要”。* H- O9 P* M3 m4 u0 y# `; }
4 K% D7 Y; T% f2 r: W0 [, l. s昨日,某投资机构在腾讯会议发起了一个室温超导专家交流会,人数直接爆满。而更直观的是,市面上核聚变项目的融资讨论明显升温了,甚至“有创始人连夜修改BP加上超导相关概念”。& {7 C2 S) v; R
$ i1 Z1 T" C4 Q4 J" O8 R
神奇的18小时9 M* t' D. _+ H% l/ v! p0 t/ D
5 h8 [+ Y0 ?! G% P4 T* c/ `8 t
900万人在B站“见证历史”
! n' W7 B6 r1 ]% n2 F( J$ j" ]8 g2 M7 n
如今回头看,这场风波一波三折。
* i6 O# ~# E9 }0 s- m, F/ n
, a: t! C7 O9 ^. w7 _3 Q! h* G先简单回顾一下事件始末:十多天前,韩国研究团队将关于LK-99的两篇论文发布在预印本网站arXiv上,并宣称发现了全球首个室温超导材料——“改性铅磷灰石晶体结构(LK-99)”。4 R4 W7 \6 d, p6 Z; k
4 x, b3 g2 ]9 v用大白话来说,这种材料制备方法十分简单,被戏称为“古代炼金术”——将几种含有铅、氧、硫和磷的粉末状化合物混合在一起,然后在高温下加热几十个小时,粉末发生化学反应,得到一种掺杂铜的铅-磷灰石晶体。; u6 p4 l& ?7 M8 V% p3 g, V* N0 H
3 M) [& N" ^) B0 f' J* t
此后,国内外十数个实验室纷纷开始验证、复现。最高潮是8月1日,中 美俄高校实验室几乎同一时间公布自己的成果——
, x# v! r% V+ j% ~- t O3 ^; R s, z# @! a4 Q
美国劳伦斯国家实验室发布的简短分析称,利用计算机模拟显示,LK-99为常温常压超导材料的可能性很大;而俄罗斯科学家成功制备出了具备常温抗磁性的LK-99晶体,在twitter上发布。2 T$ y( e" C+ Y) J3 P
. C, I5 i# {/ [) [' a
而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常海欣教授带领的团队,成功首次验证合成了可以磁悬浮的LK-99晶体,并复现了其抗磁性。有趣的是,该过程首发在B站上,最新播放量达900万。" Z7 c# s) x; z
" R4 k4 e2 s" f9 m# Z `一时间,室温常压超导有望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呼声席卷。资本市场最先做出反应——8月1日美股开盘后,美国超导股价飙升,盘前一度大涨超140%。在近5个交易日内,该股累计涨幅已近130%;而A股方面,8月2日,超导概念开盘大涨。
, W) P$ u$ f/ l2 N( ~. B7 W9 k) G3 e; Y2 X% C5 O# R$ ?# F. n, n P
但热度还未持续多久。几乎同一时间,韩国一研究团队的成员表示,论文存在缺陷,系团队中的一名成员擅自发布,目前团队已要求下架论文。随即,A股超导板块应声下跌,从开盘的8个点,到收盘只有3.3个点。
. k1 O: C- \' h% d9 p4 ?# ~! a2 V- O( S
这一幕也被不少人戏称,“从8月1日收盘到2日开盘,第四次工业革命仅持续了18个小时。”3 N. h9 _. m8 j# V
* `* L( t- n; ~* J& }; J喧嚣渐渐散去。曲阜师范大学的实验结果显示,LK-99具有抗磁性,但未发现零电阻特性;东南大学团队在110k(零下160度)下观察到零电阻现象,目前的结果并不能证实LK-99就是室温超导。
# o% ~9 |& g2 x& o$ k
% Z5 G3 W. o) p+ J更多理性的声音出现。一位专注在超导领域的教授匿名分享道:“超导必须满足2个条件:第一是零电阻,第二是抗磁性。现在只满足了室温抗磁性,都尚未测量到零电阻。其实,室温抗磁性材料并不稀奇,青蛙在9 Tesla的磁场下也能悬浮起来。”
; ?9 P. N& ?9 t& l. x! m. y8 q, d0 ?( m9 C; @
目前,这场围绕着室温超导展开的风波虽渐渐平息,但讨论仍在继续。9 ]: n0 Z3 e, K. V; j3 G
) [. J* I9 i8 Q) `7 @室温超导是什么?$ Y5 D! u- V0 E
4 A& _; e( }. S0 x0 @$ G8 ~核聚变项目的融资忙起来了6 u. D3 S" }3 P& x. [. o' j: ~
5 l1 b3 T9 F4 g9 U X0 B7 D
那么,被寄予厚望的室温超导究竟是什么?( U7 [( ]/ D4 g- {: B: v
, u) ~( g- j+ \8 e, `* A8 e6 O q先来了解下“超导”——这是导体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出现电阻为零的状态,理想的“超导体”往往还具有抗磁性、高密度载流能力等特性。而室温超导体又称常温超导体,是指可以在高于0摄氏度的温度有超导现象的材料。因超导体具有“零电阻”的特性,亦即电流通过时,不会因受到任何阻力而导致损失。因此,超导体将在电气与电子工程领域产生极为广泛的颠覆性应用价值,是一种革命性的材料。
9 s! _; x! @& z' _% N8 J' c0 v$ K+ W& H4 F: g# h
; f8 R& o. R: r X, Q p2 L
过去100多年,学术界一直致力于找到能在常温常压下展现出超导特性的“室温超导体”,而有关“室温超导材料”的研究被视为超导领域乃至整个凝聚态物理学的“圣杯”。3 Q" p1 b3 ?, q9 x9 {. F
: X |9 E9 G0 k( k. I7 R
这可是跟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。如果室温超导成为现实,将会引发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节点。总结业内专家的观点:这将在电力传输、交通运输、医疗、计算机技术等领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+ ~' r6 P5 V0 e: Y& ]
8 _) [2 x2 L! B I" @) r具体来说,超导材料可以在无电阻状态下传输电流,实现超长距离无损耗输电;超导材料产生的强磁场可用于磁悬浮列车等高速交通工具,新能源汽车实现充电五分钟行驶两千公里,将彻底改变人们的交通方式;另外,室温超导还可以赋能医学成像技术,例如核磁共振成像,提升诊断效率。
) S- y# X! J: m6 \9 R2 B
( Z O) V3 o8 s' Y而最大的突破则体现在创投圈刚爆火的可控核聚变领域。室温超导的抗磁性是实现可控核聚变的基础之一,对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意义重大。
/ K& ]: c/ O! `0 ?" p
" ]: _- t+ i) _2 [0 |0 J“超导磁体之于可控核聚变,就像动力电池之于新能源汽车。目前,超导磁体以及低温制冷相关成本约占可控核聚变装置成本的30%~40%。如果室温超导顺利实现,并且满足现在高温超导的电流特性和磁场特性,将极大地推动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。”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进一步解释道,可控核聚变商业化的普及,将让人类摆脱能源焦虑,对于全球气候治理具有重大意义。: B# J0 x0 I! B# }' D
. z" Q+ @* {& P& P, f
“超导火了,核聚变又开始了。”在此之前,可控核聚变已经在国内创投圈悄然升温,今年以来已经出现多笔知名融资。北京一家母基金直投平台负责人向投资界说起了一个细节——这两天密集收到了几份核聚变相关项目的BP,“不知道是不是巧合,确实往常罕见。”1 h$ C) W: j5 P; m: \* {
. b) A5 r2 r, g, u8 V/ J
也有投资人透露,一些核聚变项目都在抢时间窗口融资。毕竟,一旦人类进入“超导时代”,能源、交通、量子计算等多领域有望迎来根本性变革,一切科幻电影的场景也很快会走进现实。, I1 j/ U" Z, R" Y: P6 F
! u0 V" u) I- p/ {7 }谨慎乐观,抱有期待
( I' k: y. P$ c9 q) J4 Y
; G b- o4 [9 j# v继续寻找星辰大海' F6 i( ^2 ]& p! ]9 t9 I8 J
+ D! j5 f5 \; ?4 V% d追求颠覆性创新,风险投资人历来最为关注前沿科技的进展。而室温超导,早已吸引着一大批投资人的注意。
6 @4 q I) h- B" g0 u. N- ?
5 U1 Q8 _3 Y; w, _$ u今年3月,拉斯维加斯举办的物理学的盛会——美国物理学会的三月会议上,来自罗彻斯特大学的Ranga Dias宣布,他们团队在近环境压强下实现了室温超导。
' l; f' T. P. ~" {' }* e: X; Q. A' h* A- \% J2 [1 g
一时间,震动投资圈。当时,国内一些投资人冲进国内研究超导的实验室求证,“那几天,大家几乎都在聊这件事。如果被证实,那么投资人就先从高校抢项目。”陈珂记忆犹新。0 ?% a/ B* @5 i. \$ ? }6 A
: W# m7 V0 U @4 U' R
然而不久后,该团队就被国内多个实验团队发表声明质疑,发表文章也在质疑声中被撤稿。
K) Z) o: {: z% Z' _* D, _5 j8 g) r' X* D5 Y1 U5 J2 @, Z" l
直到这次风波,不同于二级市场的狂欢,VC/PE给到投资界的反馈十分一致:室温超导方向在短期内还不能落地,目前仍以观望讨论为主。8 x# ]6 R$ f( }0 F, |. a
% L1 q t& I/ l& {3 c0 H
正如米磊提醒:“韩国团队的研究结果还处于初步验证的状态,只是对抗磁性做了一些分析,对临界电流、临界磁场等特性还没有进一步分析。”但值得肯定的一点是,不论结果如何,韩国团队的研究给室温超导材料的探索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和思路,大家可以继续沿着这个思路去寻找性能更优良的材料。6 c1 J! d5 Q4 e
# \# O, e0 [! W: e* e
任何一项革命性创新都是一场漫长的征途。同样地,室温超导距离真正商业化还有很远。“室温超导目前还处于实验室阶段。实验室被证明了,才能往实用化发展,进而再追求质量、稳定性、成本等性能和指标。”( Y* e3 G# Z6 u1 ?, y3 s. d0 [2 g* {
0 [# l5 A! w. a' r6 i在硬科技投资人的眼中,室温超导的商业化还需要克服成本高、困难、技术限制、设备制造麻烦等问题,仍然处在开发和探索的阶段,商业化应用是一个漫长而费资源的过程。
6 Y. h) U8 L/ [5 y/ T& [7 m
5 U% {, x/ O( R虽然观望,但大家还是抱有期待。关注新材料、新能源投资人已经第一时间找了圈内物理学专家,钻研相关资料、论文。“投不投先放一边,先搞清楚技术是什么。一级市场投资人属实是最爱学习的人了。”陈珂打趣说。. b- N2 L' A+ w% x8 p, v5 }' \
2 T& @) g, O5 B1 e! j$ B
末了,他打了一个比方——如今的超导材料就好像一片脆弱的蝴蝶翅膀,一旦技术成熟,它扇动的飓风将覆盖整个人类社会。所有人都期待着这一幕降临。7 `+ C4 X+ u6 F8 e+ t+ ]8 q* [" o8 R
1 l8 r, L& S0 D$ l8 \$ A& u% U7 h; E& ~7 M/ `
来源:投资界 作者:张继文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