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我要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1978|回复: 0

瑞幸半杯都是冰?实测六大网红饮品,我们找出真正的「冰块刺客」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3-8-7 14:5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+ {  [+ ~  R8 Q! G7 A
7 ?/ }" v" V# g# F$ ]
  热,热,热,要不咱来杯冰饮吧?; R. N% K! V- v2 N4 K

2 h3 V5 z0 U5 W6 Q( e/ @  到手一看,咦,这冰块似乎有点多,印象中几年前饮料里的冰块没这么多吧?/ g, N: x# n- D. E

5 T8 Q5 c* ]7 }4 E  其中瑞幸更是因为「加冰太多」屡屡登上热搜,有消费者甚至表示部分咖啡中冰块重量占比超 60%。瑞幸在 Q2 营收首次超过星巴克中国,这也意味着更多目光会聚焦在它身上,瑞幸「冰块刺客」的标签还能摘下吗?3 l8 m  ], L: y! o- V  W& a" B
2 F" v6 L& Y& U# V  R3 v  B
  看着「含冰量」不低的饮料,我们决定进行一番不严谨的生活化测试,看看相同的一杯饮料,星巴克、瑞幸、喜茶、奈雪、蜜雪冰城和茶救星球,谁会是真正的「冰块刺客」呢?
2 P  t- G+ Q0 k( Q# Y, X1 p0 \- F/ ^. Y( N# h- k) S6 g# N
  不严谨的生活化测试+ _9 @/ P) h0 r! T9 ~7 b( H8 L

# V: C, U" I+ W) q  |7 u& r
" h0 C' F$ Z" J, O5 K
  我们的测试核心思想是「不严谨的生活化测试」,模拟消费者到手饮料的状态:" U- K( C( N5 p" v( P

3 t- U. k$ L/ d, Y8 D- E  夜间气温稳定期下单外卖,10 分钟内点完,每种饮品的门店到收货地址的直线距离控制在 2.5 公里内,骑行距离控制在 3 公里内$ N0 i' f8 c% Y' u
" m" i) z3 X) e- t# c$ N6 v' T* J$ }
  含冰量 = 冰块完全融化毫升数/整杯饮料毫升数,量杯为同一品牌同一款式。
$ o8 D: }# o6 Q) X( r; s7 u- S+ D  V( i! z
  收货后 3 分钟内使用金属网分离冰块和饮料,冰块上自然附着的微量饮料计入「含冰量」,饮料杯壁中自然附着的微量饮料不计入整杯饮料毫升数,饮料中无法过滤的固态物计入整杯饮料毫升数。" q) C$ Z# w- f4 H8 i5 J+ H
# E! ~: g: A1 u3 e% K: U
  不考虑各品牌饮品的用料、保鲜措施和配送渠道等不能由外卖消费者控制的因素。% t' d/ a7 N3 l7 J4 @) `
+ y4 e9 c8 U! B8 [2 `4 k
  我们选取了美式咖啡和柠檬茶两款经典饮品,分两组测试。2 R& o8 J% x0 O0 j

$ T8 p$ O7 ~! ?  C0 x  第一组咖啡组,由星巴克、瑞幸、奈雪参赛。: \1 K  R' \" X

. g8 V" ?8 g  l, ~( Q  j
▲ 图片拍摄于冰块尚未完全融化时

; q/ O: M6 q# v7 a; C; z! N( t; B. K+ H5 i6 U( n
  第二组柠檬茶组,由喜茶、蜜雪冰城、茶救星球参赛。1 @! e: ]; I) h3 \8 ^1 Z) F0 P

& s, q% ?* f  _" ~+ ^! ^3 Z1 X
▲ 图片拍摄于冰块尚未完全融化时
2 {1 w6 }' M$ i$ @- Q1 t( \0 L
  谁的「含冰量」最高?答案揭晓。5 L8 B- g& B- O0 i) h& N, b

  \5 \/ S  Z$ @. A1 b9 Z
6 o* f6 g4 D. |' f  `6 l2 c& V! B9 n

7 ~3 S+ |( K/ h3 d; V. `% Z: L% ~
3 ~8 |" a) V. \# r1 E3 M: ?
  其中喜茶、奈雪和蜜雪冰城使用的是冰鲜袋装。" v/ G" S+ u8 g8 Y7 A) n  U

1 K+ P& q: ^, V, z4 ]/ n  我们再次声明,以上测试仅为模拟消费者日常拿到指定品类的饮料的状态,中间存在许多变量,结果仅供参考。4 R% C) M: @5 c' |0 a" V" D& u

# M* _8 ]/ V% a5 M+ D0 |  少冰真的少了吗?
8 D2 w5 z) Z1 i( q
( X: Y- b$ y# S' P& [) x9 `6 y, @$ u6 P  有人会说,你选少冰或者备注少冰不就行了吗?/ e. h! u: ~* r( Y0 P
' }# \' i8 n5 F
 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,我们把「含冰量」第一和第二的饮料在同一家分店用另一个账号点了第二杯,均选了少冰或备注了少冰。! B/ c4 k* N  v1 p; I/ p

7 A# C0 G7 \  u  结果……: O9 d  `! c9 i, E' T6 g

; `5 {4 Q$ i5 N4 S
  |* E3 S3 X. K2 }* A
▲  同一家店,同一种茶,少冰比正常冰更多冰,难不成是随缘加冰?

: S* ^4 |- z7 o* |! D5 V' l& z  对这个结果我们早有心理准备,因为在做「不严谨的生活化测试」前我们曾搜索过相关信息,发现不少消费者在网上吐槽「根本没少冰」「这真的是少冰」?: M2 X$ i2 T# k& X5 S& c, q
* c) o% E( b+ v1 K0 q/ e
, T5 l- L* F$ l! f
  瑞幸和蜜雪冰城曾因含冰量谁多谁少展开互动,由此可见品牌饮品店知道含冰量问题涉及品牌口碑
: D$ N  |6 t, u! N, [* f/ m6 H% ^8 |6 t+ t
  少冰,怎么个少法,正常冰是多少,少冰少多少比例?都是未知数。这一点,不少品牌饮品店可以向下面这家瑞幸咖啡店学习。$ ~* N& ~3 Z8 C: ~

$ v1 j% e4 B! l% a
有网友反馈,某家瑞幸咖啡店提供精确加冰服务
. ]6 }  u8 {& G( ?5 b# O
  去冰不满杯?. j' d. S) }) Z! `
) ?4 B1 L" K) _8 W9 a8 R3 T& k& B8 k4 [
  既然有人觉得饮料「含冰量」有点高,那么不加冰可以吗?
4 v% j. |8 Q4 v) d, v1 V
7 v$ I" ~0 I- b  有的品牌表示你可以有选择不加冰的权利,我也有去冰不满杯的规则。
5 N, A+ U- }  n( |6 |# w  o8 B4 C
  对于这一点,有的品牌口头告知消费者,「去冰口感不好」,有的品牌则直接把这一点标注在了点单界面里,根本不给去冰满杯的选项。# P2 X1 F8 y: I. y/ n
) t1 A2 J3 }6 r* i
, l5 N/ W4 P% G: {( \0 o3 e

- s! ?& O. z3 T4 R5 d! O; {  一些消费者对「去冰不满杯」的规则表达了不满,这种不满并不显著集中在某一个特定品牌,这表明「去冰不满杯」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。8 U( U  l2 T5 H/ J( m5 J8 Z. d

! [4 ^- }6 e. D8 c  饮品店为何偏爱冰?, Z7 h, ~9 B3 i& `6 z3 v. {

* D, \$ v$ t: z7 ~8 @" C: B  对于消费者的不满,不少品牌饮品店感觉自己被曲解了好意。( U. X( g7 z+ i
6 U- r5 q8 c& q
  某品牌饮品店的店员现场告诉我,加入冰块有两个好处,一是可以让饮品能从开始到喝完保持冰感,二是冰块采取了特殊工艺,融化缓慢且稳定,有利于保证饮品的风味。
  {0 X" q$ Q  I1 \. l9 H" }; J& r
: v3 x4 F' u. W& g
从业者晒出的正常冰和少冰标准. 图片来自:July_703Y(小红书)
- Y* `/ ?' _# f1 C, a) t& z0 K
  听完这番解释,我觉得饮品店的出发点很好,于是接着问了这样一个问题:
% S( }2 j8 w/ C" z4 R! s$ s/ u- ^# k; |4 y+ |
  如果加入冰块是为了保持饮料的冰感和风味,那么不同饮料分别加入多少比例的冰块什么类型的冰块,有没有统一规定的标准?
* T5 m1 g; B/ V/ F7 c! U+ k. E6 ^) ^' J" |( H3 P8 q- x: k
  最终,我得到的答案是:「都是我们自己看着加」。8 _9 r! a7 d7 |- J1 l0 B

/ n0 f' m# h: |9 H

' V0 {  e( ?4 _6 h+ O" y  店员所说的「特殊工艺制作的冰块」,其实是商业制冰机在零下 20 度左右制作的纯水食用冰块,市场价多少呢?) \! K7 y* U" d( N1 K- l  s
6 Z$ R8 n! I3 f% R2 Q
  纯水食用冰在当地外卖平台上零售价约为 10 元/kg,粗略按照 1kg 冰 = 1000ml 水来估算,不考虑融化损耗,1ml 冰的成本为 0.01 元。
" r4 M' G/ ~5 Y  B, E* X5 M. j5 x  R% @# a, }
▲ 750g 袋装食用冰零售价大多在 8-10 元/袋

0 C4 j' A* V! h1 A" T  我们联系上了当地某制冰供应商,对方表示如果采购量大且稳定,纯水食用冰可以按 3 元/kg 供应,不考虑融化损耗,1ml 冰的成本可做到 0.003 元。: y4 s# o; I, y- x: r

* }, G- k7 l: Y+ ~" _  事实上,不少品牌饮品店都是自购制冰机制冰,成本只会更低。; |% w! K$ k1 J0 C. b
; x: `, M' C$ K: d
  如此一来,按我们做的「不严谨的生活化测试」结果来看,毫无疑问,冰块为饮品店带来了明显的收益。7 i6 ]2 |$ R% m

1 v# \0 R$ s* W5 @, D

4 g) Z% J% v1 Y7 `) `1 ~$ j2 \
4 ~0 `2 D# j4 N; }5 G* E/ M. b* a
  看了数据,相信不少人可能觉得饮料里的冰块和螃蟹上的绳子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6 Q* g) @+ \; k, s. D( \
" l# x4 G7 H. f5 k% ?; k7 x8 `6 J  如今的饮品含冰量是否越来越高?我们询问了几位多年冰饮爱好者,他们仔细回忆后表示有感觉到现在的冰饮含冰量超过前几年,但无法保证回忆的准确性。
2 q& I0 O) J! q, l) c# P; e# D
' f5 `% ~3 D# O/ w, S2 c+ m/ K

; P" u8 ?( K- s( D6 K. n! L3 S7 C  对于「冰块刺客」饮料,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就此发声:% }! _/ E- M! M" {9 |

3 h0 B* C0 q7 t5 }( ?$ q  冰块本就是由制作者另外添加到饮品中,何来无法「去冰」的说辞?4 m4 Z0 T  e0 ?$ S; O+ u
' _" }' ~6 R  e$ h1 E0 P
  即使夏日,也有消费者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吃冰,需要去冰或常温饮品。此时,维持口味已不再是主要矛盾。
( Q9 {0 @1 |7 v- P3 q7 {+ ]0 k" \0 R2 k. n$ ?
  所谓「口感」亦是千人千面,口味的话语权不单单掌握在商家手里。
1 A# f3 o: m% b& [7 l; }
2 _0 }9 S, z* X0 l  饮品加冰要有度,动辄 20 元、30 元的价格,更应当真材实料、物有所值,不可使高价饮品沦为「水货」。: b$ Q% C1 H% L0 d
' q6 U& E. U# N1 J6 Y( G
  接下来,我们可能要面临一个新问题,当饮品店把加冰换成加水,该怎么办呢?
$ F  k; E6 B5 L
* A) \" y( G# R+ ^2 U& `  来源:爱范儿
+ `" |  E3 B/ i7 D9 J2 D
产品邦 为职场人打造专业的产品、运营、交互体系知识库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我要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AI产品经理资源导航,助力高效成长 ( 粤ICP备12078725号 )

GMT+8, 2025-8-27 10:16

Powered by Discuz!

产品邦 2012-2025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